首页

初九隔板踩吐奶

时间:2025-05-26 02:08:50 作者:江西新余:千年夏布一支独“绣” 浏览量:73653

  央视网消息(记者 胡梦洁)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俗话说,麻布绣花,底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要在上面刺绣,殊为不易。张小红潜心研究、不断实验,探索出软化夏布的办法,在保留夏布的肌理、纹路、色彩的同时,使材质变得柔软适于刺绣。她还不断精进自己的刺绣技艺,创新6种针法,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

  作为夏布绣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布艺术刺绣创始人,张小红在创作选题方面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受到长江文化的启发,她决心以指尖语言展现长江绵绵不尽、生生不息的盛景。为此,她翻阅上百种资料,最终选定赵芾的《长江万里图》作为蓝本,让作品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祖国山河及江西故土的深切热爱与赞美。

  这些年来,张小红带着心中的“工匠梦”,携团队以针线代笔墨,创作了一幅幅惊艳的作品,创作的作品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清贫者》《清明上河图》《马克思像》等艺术精品,开启了夏布绣艺术创作的先河,使之成为颇具江西地域风格的特色艺术绣种,填补了江西刺绣艺术的空白。

  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精髓的守护与延续,更如同一束光,深深照亮并感召着年轻一代传承人,吴婉菁就是其中之一。在婆婆的影响下,吴婉菁毅然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踏上了夏布绣的非遗传承之路。即便一次次被绣针扎伤手指,她也没有退缩。

  吴婉菁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她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艺术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地进行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此外,吴婉菁还积极探索“非遗+现代传播”的多元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展示活动,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更多人传递夏布绣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到夏布绣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绣品会说话,我们将以夏布绣为核心,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非遗资源进行创作转化。”吴婉菁说。

  “人怎么样都有活法!”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张小红和吴婉菁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前行,让以夏布绣为代表的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像滚滚长江一样,滔滔不绝。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弘扬中医药文化 “灸童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启动

这样节能的生活习惯怎么看都和“月光”搭不上边,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目光,我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生活。发现了一些消费BUG,比如:

江西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1139个

何亚东表示,中方注意到该书面文件,这是日方向世贸组织下属的卫生与植物卫生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工作文件。该文件重复了日方在委员会上的一贯论调。中方始终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日方应反躬自省,立即停止向全球转嫁核污染风险。

热带风暴“黛比”袭击美国:已致5人遇难 上千航班取消

庄以仁记得,餐馆不忙时,爷爷便躺在藤摇椅上看电视。他则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听爷爷讲老家的事。“如果能将那时记录下来该多好。”庄以仁说,经年累月,对祖辈往事的记忆只剩零星片段,他常觉可惜。

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

竹桥的建造共使用了2.5万根圆竹,可固碳约220吨,消耗二氧化碳约476吨。因此,这座竹桥与武夷山周围壮丽而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一道,吸引了中外桥梁界的目光。

山西省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晓斌接受审查调查

案发后,井某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经鉴定,该手机市场零售价格为4089.33元。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于2024年5月8日以井某涉嫌犯盗窃罪,向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